
昨天凌晨2時30分,長江南通段煙雨蒙蒙,有著中石化“鉆井航母”之稱的我國功勛鉆井平臺“勘探六號”在6艘拖輪的協(xié)助下,緩緩駛離招商局重工(江蘇)公司碼頭,以水上拖帶方式出江,重返東海進行海洋石油鉆探作業(yè)。在此之前,“勘探六號”在該公司順利完成首次大修,這次大型石油鉆井平臺維修在長江沿線尚屬首次。
“勘探六號”是中國石化最先進的鉆井平臺,可載員120人,作業(yè)最大可變載荷3401噸,風暴工況下最大可變載荷為2948噸。去年10月26日,“勘探六號”由東海海域拖帶至招商局重工(江蘇)公司,進行了歷時40余天的首次大修。這種大修在南通地區(qū)乃至整個長江沿線都尚屬首次,標志著有“世界船谷”美譽的南通在高技術含量、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設備修理和改裝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。
昨天的水上拖帶是“勘探六號”重返東海進行海洋石油鉆探作業(yè)的關鍵一步,有著不小的難度。招商局重工(江蘇)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主要的難度有三個方面,一是“勘探六號”總高度達到驚人的154.35米,相當于50多層的商住樓,面積約7700平方米,比18個標準籃球場還大,且自身沒有動力,很容易受到風流等外界條件影響;二是水上拖航船隊總長295米,總寬為76.6米,航速約4節(jié),船隊的航跡帶較寬,會占用長江整個通航分道,就像一輛緩慢行駛的大卡車占據(jù)了馬路的一半甚至還要多;三是鉆井平臺途經水域上下游有眾多分叉水道和錨地,船舶航行避讓局面比較復雜,一旦發(fā)生緊迫局面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,極易導致事故。
為保證拖航安全,南通海事局與作業(yè)單位實現(xiàn)無縫對接,組織氣象、水文、引航等專家進行通航安全評估,對平臺拔樁、離泊時機、拖帶編隊等方面提出了諸多意見,還指導公司設立技術保障組、拖帶方案組、現(xiàn)場指揮組、現(xiàn)場維護組、后勤保障組等,協(xié)助制定了“防止惡劣天氣突變”“船舶擱淺”等應急預案。
在拖帶中,出動了一艘15600馬力的超大馬力拖輪擔任主拖,4艘3200馬力的拖輪協(xié)助,一艘3600馬力的拖輪應急,堪稱我國目前最強大的水上拖帶船隊。至記者發(fā)稿時,“勘探六號”已經駛出長江口,預計于4月9日抵達東海作業(yè)海域,繼續(xù)鉆探石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