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b電機與發(fā)電機

灘淺海船舶建造

   2021-10-23 船海裝備網(wǎng)3450
核心提示:購標服務費800費。一、供應商資格要求(1)供應商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,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(yè)或其他組織,提供營

購標服務費800費。


一、供應商資格要求

1)供應商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,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(yè)或其他組織,提供營業(yè)執(zhí)照復印件;

2)具有承接本次競價標的物的能力,具有相同類型或相近類型的業(yè)績,提供相關證明文件;

3)如實反應近兩年(2019年、2020年)財務狀況,提供單位納稅信用等級或稅審報告或審計報告或財務報表(新成立企業(yè)只需提供從成立之年份起的財務報告或驗資報告);

4)供應商具有良好的銀行資信和商業(yè)信譽,沒有處于被責令停業(yè)或破產(chǎn)狀態(tài),且資產(chǎn)未被重組、接管、凍結;

5)具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,提供質量認證證明。

三、技術要求

設備名稱:灘淺海地質工程調查平臺(測量平臺)

數(shù)量:壹艘

報價方式:現(xiàn)場交貨總價

綜合競價貨幣:人民幣

到貨地點:采購方指定地點(青島)

交貨期限: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現(xiàn)場竣工驗收共50個日歷日

概述:

 為解決近海20m水深范圍內區(qū)域綜合工程地質快速調查等任務,我所已完成灘淺海測量平臺設計研發(fā),目前進入建造實施階段。

    測量平臺由船體(包括結構、艙面屬具等)、舾裝、污油水系統(tǒng)、疏排水系統(tǒng)、電氣(包括電源配電,通信及導航設備等)、甲板機械(包括吊車、絞車等)等部分組成。

8  測量平臺的主要技術要求

8.1適用的主要標準和規(guī)范

  本測量平臺的設計、建造和檢驗按中國船級社(CCS)和海事局頒布的有關現(xiàn)行有效的規(guī)范和規(guī)則及修改通要求進行,主要有:

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《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(guī)則》(2016);

中國船級社《沿海小船入級與建造規(guī)范》(2005);

中國船級社《材料與焊接規(guī)范》(2018);

*8.2 主要性能指標

本平臺為灘淺海區(qū)域的工程地質綜合調查平臺,搭載各類調查設備的可拖曳移動載體,具有實現(xiàn)布放、回收靜力觸探及取樣設備、裝配各類儀器設備的功能等。平臺可在水深20m以淺及潮間帶錨泊或拖移。

 

主要尺度

   Lo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2.00 m

設計水線長Lw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2.00 m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00 m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0 m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.75 m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.50m

船員及工作人員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0

航區(qū)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沿海遮蔽

8.3 初步技術方案

8.3.1船型和基本結構形式

  本船為方箱型(水線下首、尾削斜)、斜舭船型,主船體滿足《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(guī)則》(2016)橫骨架式結構單底、單舷、單甲板、全電焊鋼質無動力平臺。船用鋼板及骨材尺寸規(guī)格(CCS.B)在滿足規(guī)范計算的同時經(jīng)有限元建模計算優(yōu)化后得出。

8.3.2布置概況

1)主船體(主甲板以下)

#4、#9、#14#20肋位各設置一道主橫艙壁,將主船體分隔成5個艙段,其在艏艉尖艙為非水密結構;其他設置局部水密隔壁,滿足規(guī)范破損要求。

主船體內的分隔自艉至艏分別為:

#0#4:為艏尖艙,左右舷為淡水壓載艙,內設錨鏈艙;

#4#9:為儲物艙,左右舷為空艙;

#9#14:為月池,左右舷為空艙、污油艙;

#14#20:為發(fā)電機艙,#18#15中間設油柜;

#20#24:為尾尖艙,左右舷為淡水壓載艙,內設錨鏈艙,中間預留推進系統(tǒng)安裝位置。

2)主甲板

#0#15:為艏錨泊、工作區(qū),布置纜樁、艙口蓋、錨泊設備及小吊、月池、龍門吊。

#15#20:為控制臺、柜子、試驗設備等;兩側為外走道。

#20#24:為艉部錨泊區(qū),布置纜樁、艙口蓋、錨泊設備、露天座椅。

8.3.3輪機及主要設備

本船發(fā)電機艙整體位于船的后部,即Fr14Fr20肋位間,全長約3.0m。

發(fā)電機艙內設置有發(fā)電機、發(fā)電機海水戽、發(fā)電機啟動蓄電池、便攜式電動艙底水泵、便攜式艙底水手搖泵、油箱等相關設備,左右舷配置有可關閉的鵝頸式通風筒,右舷通風筒下設置有離心風機供發(fā)電機艙通風。

本船機艙機械設備盡可能按系統(tǒng)分區(qū)集群原則布置,并考慮到安裝、維修及保養(yǎng)方便。

8.3.3.1柴油發(fā)電機組

本船采用一臺濰柴生產(chǎn)的30kW發(fā)電機組,型號為CCFJ30J-WJ。

1)柴油機

型號  WP4CD44E120

額定功率       40kW

額定轉速       1500 r/min

燃油消耗率:   ≤232g/kw.h

冷卻方式       閉式水冷

起動方式       電起動,24VDC,負極接地

2)發(fā)電機

額定功率       30kW

額定轉速       1500 r/min

額定電壓       三相AC400V

額定頻率       50Hz

8.3.3.2泵組

1)固定式電動艙底水泵(自吸式)

型式:電動臥式自吸

流量:1500L/h

數(shù)量:1

2)便攜式手搖泵

流量:32 l/min

數(shù)量:1

8.3.3.3 其他機械設備

1)機艙通風機

型式:離心式

流量:1200 m3/h

全壓:590 Pa

功率:0.75 kW

數(shù)量:1

8.3.3.4 動力系統(tǒng)

1 燃油系統(tǒng)

    本船發(fā)電機燃用閃點大于60°0號輕柴油作燃料,儲存于燃油柜中,其總容量可滿足自持力要求。發(fā)電機可通過油管從燃油柜的抽吸燃油,發(fā)電機的回油管回至油柜,燃油柜出油口處設有快關閥。

    主甲板配有燃油注入頭,岸油或其他船的油,可通過注入頭輸送到油箱。油艙空氣管頭裝有防火網(wǎng)。

    燃油艙、燃油濾器等均設有集油盤,盤內收集到的泄漏燃油經(jīng)匯集管通到便攜式水手搖泵排至污油艙。

2 滑油系統(tǒng)

    本平臺發(fā)電機為濕式油底殼,自成潤滑體系。

3)冷卻系統(tǒng)

    本船發(fā)電機進水戽,供發(fā)電機機帶海水泵取冷卻水時用。

    發(fā)電機采用海水冷卻淡水,淡水閉式循環(huán)冷卻系統(tǒng)。發(fā)電機經(jīng)海水總管吸取冷卻水后,冷卻輔機本身后排至舷外。

   發(fā)電機海水系統(tǒng):發(fā)電機進水戽發(fā)電機海水泵淡水冷卻器排出舷外。

4)排氣系統(tǒng)

發(fā)電機排氣為舷側排氣,排氣管?76x3.0,出口位于水線上約600mm處。

5)通風系統(tǒng)

    機艙采用機械式通風系統(tǒng),風機通過鵝頸通風筒把新鮮空氣輸入機艙。

風量:2800m3/h,壓力:990Pa,風機輸送的總風量計算根據(jù)國際標準ISO8861-1995進行,滿足機艙消耗的空氣量要求。

8.3.3.5船舶系統(tǒng)

 1)艙底水系統(tǒng)

艙底水系統(tǒng)由一臺便攜式電動艙底水泵、管路、閥件等組成。電動艙底水泵自帶開關,根據(jù)船員測量液位人工開啟和關閉。有關艙底水管及閥件均按船檢規(guī)范配置。

發(fā)電機艙艙底水可由固定式手搖水泵污油艙,靠岸或有收污油船排時排至接收裝置。

2 全船空氣、測量、注入系統(tǒng)

本船油艙設置空氣管,空氣管截面積和高度按照規(guī)范要求設置。空氣管按照船檢規(guī)范以及有關規(guī)定設置。

空氣管不設在帶纜樁、導纜器及其他甲板舾裝件附近。

油艙的透氣管,其開口端裝有防火金屬網(wǎng)。油艙透氣管在主甲板上設欄油圍堰。

空氣管頭的型式按GB/T3594-94選用。

油箱設置磁翻板液位計。

油箱設有注入管。注入管應設置可鎖閉的管件接頭。

注入頭型式選用標準注入頭。

3)防污染管系

    系統(tǒng)中設有集油桶、便攜式手搖泵等設備,發(fā)電機艙內的污油水由手搖泵排至集油桶。

4)甲板及艙室排水管路

    甲板為開敞甲板,甲板水直接排至海里。艙內艙底水通過測量管和便攜式艙底泵抽吸直排至海里。

5)銘牌

    所有機械除制造廠提供的標有主要規(guī)格參數(shù)的銘牌及警示牌外,建造方在各設備的控制箱上另外設銅質銘牌,標出設備的船用名稱和編號。

    壓力表、閥件等都需設置銅質銘牌。

    銘牌設在易見的位置,不能被絕緣物、船體結構或其他設備遮蓋。

    除用途非常明確的閥件以外,在閥的手輪上或閥的附近銘牌按CB標準制作。

    銘牌上的文字標證用腐蝕或電雕刻加工,然后描上色漆,銘牌底色除消防系統(tǒng)可用紅色外,其他均為黑色。

8.3.4電氣

8.3.4.1 概述

1)安裝概述

電氣設備應避免貼近燃油艙、油柜等外壁上安裝,若必須安裝,則其與艙壁表明至少應有50mm 的空間距離。電氣設備及電纜不應直接安裝在船殼板上。

電氣設備的安裝位置應考慮能容易和安全地接近,以便于檢查、維護和維修。必要的地方應設置專用的梯子和平臺。

設備的布置應該避免機械損壞,以及由于水、蒸汽、油或過熱所招致的毀壞,必要時應增加特殊防護。

配電板、變壓器、蓄電池、充放電板等的安裝處所不應布置有內含液體的管道或部件 (包括排水孔),但是為相關設備服務的除外。

2)銘牌與警示牌

所有銘牌應根據(jù)安裝位置采用如丙烯酸(類)樹脂或不銹鋼的防火材料。

設備銘牌與警示牌采用中文。

3)文件

所有設備必須配備中文隨機手冊和介紹文件。

所提供文件將作為選擇供應商的依據(jù)之一。應包含如下文件,但不僅限于此:

設備的防護型式,布置方法;

功率,電流大小;

主尺寸,安裝尺寸,重量;

說明設備功能原理圖(含端子編號),方塊圖和其它圖紙;

接線圖;

設備清單及備品備件清單;

設備與系統(tǒng)手冊,內容包含功能描述、安裝尺寸、操作、維護及故障排查處理。

8.3.4.2 電制

發(fā)電機:  AC.400V,50Hz,中性點接地交流三相四線制;

電力系統(tǒng):AC.380V,50Hz,中性點接地交流三相四線制;

正常照明:AC.220V50Hz單相雙線絕緣系統(tǒng);

低壓照明:DC.24V雙線絕緣系統(tǒng);

應急照明:DC.24V雙線絕緣系統(tǒng);

航行燈、信號燈:DC.24V雙線絕緣系統(tǒng),主電源為AC.220V。

8.3.4.3 電源設備

1 發(fā)電機

本船機艙設有130kW柴油發(fā)電機組:

額定功率:30kW

額定電流:54A

額定電壓:AC400V

功率因數(shù):0.8(滯后)

頻率:50Hz

相數(shù):中性點接地交流三相四線制

起動方式:電啟動

額定轉速:1500r.p.m.

2 蓄電池

通用蓄電池組

蓄電池采用40A充電器浮充方式工作,212V 200Ah免維護蓄電池,串聯(lián)組成一組24V,200Ah蓄電池組,作為應急照明、低壓照明、試驗設備等低壓電源。

當主電源失電后,應急照明自動接通。

發(fā)電機起動蓄電池

發(fā)電機設置1組獨立的起動蓄電池,由兩只12V 200Ah 免維護蓄電池串聯(lián)組成DC24V,200Ah蓄電池組。

柴油機軸帶發(fā)電機自行浮充充電。

機艙設有備用維護充電電源接口,發(fā)電機啟動電瓶沒電情況下可以臨時保養(yǎng)充電。充電電源來自機艙應急蓄電池充放電板。

8.3.4.4配電裝置

1)主配電板

發(fā)電機室設置交流主配電板1座,配電板上開關、斷路器、接觸器、熱繼電器選用施奈德產(chǎn)品;儀表選用F96系列;轉換開關選用LW39系列;指示燈、按鈕選用AD16/LA39系列。

2 低壓充放電板

本船在駕駛室設有通用低壓充放電板1塊,內置充電裝置對總用蓄電池進行浮充充電。每塊充放電板設1臺絕緣檢測儀,可以監(jiān)測DC.24V回路絕緣情況。

負載開關選用施奈德iC65型。

8.3.4.5電力設備      

本船的電力設備分為機艙輔機,甲板機械及通風設備。

1)機艙輔機

機艙輔機:

AC380V  0.75kW機艙風機1臺;

AC220V  0.55kW 便攜式艙底泵1臺;

2)甲板機械

本船設置0.5T×2m折臂吊機一套,

本船設置5t×2.5mA型門架

8.3.4.6照明

1)概述

照明系統(tǒng)的電壓等級為:

正常照明系統(tǒng)AC.220V

應急照明系統(tǒng)DC.24V

航行信號燈AC.220V& DC.24V

2)正常照明

在發(fā)電機艙設有艙頂燈,在甲板設有投光燈。

為方便檢修,另配有24V25W帶防護罩的可攜式燈具2只,配15m軟電纜,供維修時用。

3)應急照明

應急照明由通用低壓充放電板供電,當主配電板失電時,應急照明自動供電。

在發(fā)電機艙、甲板等處均有應急照明,所有具有應急照明燈頭的燈具上做紅色圓點標記。

4)航行信號燈

本船配置示廓燈一套。

8.3.4.7無線電通信導航設備

1)便攜式無線對講機

本船設置4臺便攜式無線對講機。

8.3.4.8避雷及接地

在鋼質桅桿上安裝銅質避雷針一根,避雷針為銅質,直徑為12mm,安裝高度高于頂端300mm,其接地引線截面為70mm2,銅導線針尖端作防腐處理。

全船電氣設備保護接地均連接到鋼質船體。

8.3.4.9電纜及電氣設備的安裝

所有電纜和電氣設備的上船安裝,均應按照CB/T3908-1999《船用電纜敷設工藝》和CB/T3909-1999《船用電氣設備安裝工藝》標準的要求進行。

電纜的敷設應根據(jù)建造方實踐并符合船級社要求。

易受到機械損傷處的電纜,應由鋼管保護。

安裝于機艙花鋼板下的電纜應由鍍鋅鋼管保護。

電纜穿過水密甲板或艙壁時,采用水密填料函或電纜框、電纜筒或其他合適的方法。

電纜應盡可能安裝于易于接近的位置。

穿過艙壁或甲板的電纜,應根據(jù)防火等級及電纜數(shù)量采用填料函或澆注防火填料的電纜框、電纜筒。

所有電氣設備應根據(jù)有關要求可靠接地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.3.4.10全船電磁兼容

本船電磁兼容性按照GB/T 10250-1988《船舶電氣與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》設計,以國際標準IEC 60533IEC 60945為參考。

關于船上觀通導航設備之間的電磁兼容,本船盡量合理布置各種天線、發(fā)射機,必要部位適當采取屏蔽措施。

8.3.5舾裝

1)錨泊

本船擬采用錨泊定位。主甲板首、尾部各設置φ12.5手動錨絞盤4臺供收放錨鏈用,首、尾共設4180kg的霍爾錨,配AM2—12.5有檔電焊錨鏈4根,每根2節(jié)。

有關錨鏈連接鏈環(huán)、加大鏈環(huán)、末端鏈環(huán)、轉環(huán)、末端卸扣、錨鏈艙眼環(huán)、棄鏈器等均按規(guī)范及慣例配齊。

設置錨鏈管、棄錨器、滾輪閘刀掣鏈器各4個。

2)系泊

雙十字纜樁:DH100  GB/T 5442008   4個。

3)艙蓋

本船首、尾共設B630×630×6CB/T 3728-95)艙口蓋3只,尾部設吊機口蓋(850×1100×61只;其他空艙、橫艙壁設置平置人孔蓋B600×400-6CB/T 19-20014只,錨鏈艙設平置人孔蓋B450×350-6CB/T 19-20014只。

所有艙蓋應符合其工作特性的水密要求。

4)欄桿、扶手、護舷材

上甲板四周設置高度900mm高的欄桿。欄桿扶手為φ42×2.5的鍍鋅管,橫檔為φ30×2的鍍鋅管,豎桿為φ42×2.5的鍍鋅管。

本船艏、艉及兩舷設有2道鋼護舷,兩舷設置若干輪胎靠墊。

5)斜梯、直梯

本船在各艙口蓋下方艙設置A400鋼質直梯1

6)主要救生設備

按《沿海小型船舶檢驗技術規(guī)則》有關規(guī)定,本船配救生圈2個(帶救生浮索及自亮燈),救生衣10件。

7)主要消防設備

全船設置手提式滅火器4只,消防水桶1只(每只配適當長度的系索)。

8)涂裝

建造船體結構的鋼板(厚度在6mm以上),型材等采用拋丸除銹,在拋丸除銹后立即噴涂1度無機鋅車間底漆。沒有拋丸除銹的鋼板和部件,在涂刷油漆前,用鋼絲刷或圓盤鋼絲刷去除所有銹跡、油污或其它對油漆有害的物質。涂刷油漆前鋼材表面處理應達到(GB8923-88)中規(guī)定的Sa2.53級要求。

油漆采用滿足環(huán)保要求的優(yōu)質船用無錫油漆涂裝,規(guī)格詳見油漆明細表,色彩船東定。

9)其他

本船接岸電、岸水。

詳細指標及購標流程請致電702所招投標管理辦公室,電話0510-85555708


 
標簽: 灘淺海船舶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 
更多>同類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