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b電機與發(fā)電機

7歲中國造集裝箱船被拆解 航運業(yè)低迷是主因

   2017-03-06 觀察者網綜合船海裝備網5180
核心提示:  據(jù)BBC報道,2010年1月,中國新?lián)P子造船公司將價值6000萬美元的Hammonia Grenada號交付給德國船東Hammonia Reederei。而近日
  據(jù)BBC報道,2010年1月,中國新?lián)P子造船公司將價值6000萬美元的“Hammonia Grenada”號交付給德國船東Hammonia Reederei。而近日,該船已被送往拆船廠進行處理,拆解價格只有550萬美元,同時,該船創(chuàng)下拆解處理集裝箱船中船齡最低的記錄。市場低迷是導致航運公司拆船的主要原因。
 


  “Hammonia Grenada”號(資料圖)
 
  此前,已有多艘船只遭遇相同命運。在“Hammonia Grenada”號之前,拆船市場上船齡最為年輕的集裝箱船為建于2009年的“India Rickmers”輪,該船已于2016年11月由新加坡船東Rickmers Marine Trust送往拆船廠拆解處理,該船在2016年資產價值下降了62%,其市場價值僅僅略高于拆解價值587萬美元。2016年,被當作廢鋼船以超低價格賣掉的集裝箱船數(shù)量創(chuàng)下了歷史記錄。
  為什么會這樣呢?一句話:船太多,貨太少。
  大量購船導致運力過剩
  據(jù)BBC報道,在2010年和2013至2014年度,由于利率低,融資成本低,先后出現(xiàn)了兩次大批訂購集裝箱船的風潮,導致船只過剩。
  德魯里(Drewry)海運咨詢公司主任卡普爾(Rahul Kapoor)解釋說:“當時業(yè)內的普遍想法是,如果不盈利,那最好降低成本,而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大規(guī)模,購買更大、更省油的船只。”
  自從2011年馬士基航運向韓國大宇造船訂購20艘18000TEU集裝箱船后,其他航運公司也不斷跟進,購入更大更省油的船只。
 

  馬士基航運旗下的3E級集裝箱船(資料圖)
 
  中海集運旗下的“中海環(huán)球號”(資料圖)
 
  業(yè)界大量購進船只還有一個關鍵原因——巴拿馬運河擴建升級。

  巴拿馬運河改建(資料圖)
 
  去年6月,巴拿馬運河完成了為時近九年的大規(guī)模擴建。擴建前,巴拿馬運河只能通行最高裝載5000個集裝箱的貨輪,這就是傳統(tǒng)的巴拿馬型(Panamax)船。
  而擴建后,該運河可以通行巨型的“新巴拿馬型”(Neo-Panamaxes)貨輪,甲板有3個足球場一樣大,可以裝載1.3萬個集裝箱,是傳統(tǒng)巴拿馬型船的兩倍多。
  經營亞洲至美國東海岸航線的航運公司,現(xiàn)在可以使用“新巴拿馬型”超級貨輪通過巴拿馬運河,而賣掉較小的傳統(tǒng)巴拿馬型船只。
  因此像文章開頭提到的Hammonia Grenada這樣的傳統(tǒng)巴拿馬型船,其價值就大幅下降。根據(jù)克拉克森(Clarksons)研究公司的數(shù)據(jù),現(xiàn)在租用傳統(tǒng)巴拿馬型船只的費用比一年前已經狂跌了一半以上。同時,很多港口,如巴爾的摩、查爾斯頓、邁阿密、紐約和薩凡納,都在進行升級換代,以容納這些新的超級貨輪。

  巴爾的摩港擴建(資料圖)
 
  但是,運力供大于求的根本問題仍然存在。
  “在2008年之前,全球經濟長期維持穩(wěn)定增長。經過十年的增長,航運業(yè)內沒有人預料到需求竟急速下降。
  開始時,他們以為這只是一時的波動。但實際上這是結構性的問題,人們完全忽視了這個結構性的問題。”
  全球經濟的持續(xù)低迷導致了航運市場的萎縮。據(jù)上海海事大學城市現(xiàn)代物流規(guī)劃研究所原所長徐劍華教授介紹,18000TEU集裝箱船要發(fā)揮規(guī)模經濟的優(yōu)勢,裝載率要達到85%甚至90%以上。如果不能達標,就意味著18000TEU船型的平均單位運輸成本輸給了2艘9000TEU船型。而航運公司在前幾年購入了大量超大型集裝箱船,如今面臨貨源不足的情況,導致運力過剩的狀況日益嚴重。
  克拉克森公司的研究數(shù)據(jù)表明,全球商用航運業(yè)的總運力比金融危機前增加了50%。而在同一時期,世界貿易組織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球貿易從2007年到2015年只增長了15%。

  韓進海運破產震動航運市場

  據(jù)中國船檢網報道,去年8月31日,韓國最大航運企業(yè)——韓進海運向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。消息傳出后,多家航運公司暫停換艙合作,全球多個港口紛紛拒絕其貨輪進港,數(shù)十個貨輪無法靠岸卸貨,涉及超過50萬個集裝箱。
  今年2月17日,韓國首爾法院宣判韓進海運正式破產。

  韓進海運(資料圖)
 
  據(jù)財新網報道,韓進海運在破產前旗下?lián)碛?01艘各類集裝箱船,總運力達到62.54萬TEU,運力位列全球第7位,在亞洲至美國的航線上,韓進海運擁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。其母公司韓進集團則是韓國前十大財團公司之一,也是全球最大的運輸物流公司之一,旗下還擁有大韓航空等公司。
  英國航運咨詢機構德魯里(Drewry)表示,韓進海運的破產或將打亂航運三大聯(lián)盟的格局。

  全球航運公司排名(截至2016年12月)
 
  惠譽:今年將有更多并購

  根據(jù)遠洋航務e刊報道,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近期發(fā)布消息稱,2017年的航運業(yè)將有更多并購,惠譽評級顯示,疲軟的需求增長將加劇2017年航運業(yè)的產能過剩,對運價造成壓力,并進一步推動整合和破產。
  惠譽預期航運業(yè)所有板塊的業(yè)績都面臨壓力,因此保持了對集裝箱運輸板塊的負面前景。隨著集裝箱航運業(yè)務的持續(xù)崩潰,大型班輪公司已經損失數(shù)十億美元。更多的公司正在尋找整合的可能性,在加強能力的同時保持活力。然而,在重組過程中,勢必將發(fā)生裁員。
  惠譽預期在短期和中期內,將有更多的兼并和收購活動以及破產現(xiàn)象。但是,如果市場能夠減少運力供應,將促進供需平衡并提高運價。在集裝箱運輸中,惠譽預期整合將影響所有公司,小型運營商將通過增加規(guī)模來致力于生存,而馬士基航運等市場領導者將通過并購來保護其市場地位。
 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 
更多>同類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